- 站內文章
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開幕會3月5日9時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,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大會。
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,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。
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
總理提到了哪些信用關鍵詞?
一起來看!!!
關鍵詞一:加強事中事后監管
持續推進政府職能轉變。完成國務院及地方政府機構改革。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,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,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。持之以恒推進觸動政府自身利益的改革。進一步簡政放權,放寬市場準入,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,清單管理措施比制度建立之初壓減64%,將行政許可事項全部納入清單管理。多年來取消和下放行政許可事項1000多項,中央政府層面核準投資項目壓減90%以上,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從60類減少到10類,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壓縮到不超過120個工作日。改革商事制度,推行“證照分離”改革,企業開辦時間從一個月以上壓縮到目前的平均4個工作日以內,實行中小微企業簡易注銷制度。堅持放管結合,加強事中事后監管,嚴格落實監管責任,推行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等方式加強公正監管,規范行使行政裁量權。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,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,改革反壟斷執法體制。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,依法堅決管控資本無序擴張。不斷優化服務,推進政務服務集成辦理,壓減各類證明事項,加快數字政府建設,90%以上的政務服務實現網上可辦,戶籍證明、社保轉接等200多項群眾經常辦理事項實現跨省通辦。改革給人們經商辦企業更多便利和空間,去年底企業數量超過5200萬戶、個體工商戶超過1.1億戶,市場主體總量超過1.6億戶、是十年前的3倍,發展內生動力明顯增強。
關鍵詞二:加大出口退稅、信保、信貸等政策支持力度
推動進出口穩中提質。加大出口退稅、信保、信貸等政策支持力度,企業出口退稅辦理時間壓縮至6個工作日以內。優化外匯服務。發展外貿新業態,新設152個跨境電商綜試區,支持建設一批海外倉。發揮進博會、廣交會、服貿會、消博會等重大展會作用。推進通關便利化,進口、出口通關時間分別壓減67%和92%,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明顯下降。關稅總水平從9.8%降至7.4%。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,推出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。
關鍵詞三: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
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。推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,完善基層治理,優化社區服務。支持社會組織、人道救助、社會工作、志愿服務、公益慈善等健康發展。深入推進信訪積案化解。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。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。嚴格食品藥品疫苗監管。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。改革和加強應急管理,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,做好洪澇干旱、森林草原火災、地質災害、地震等防御和氣象服務。深入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。持續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,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,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,依法嚴懲黑惡勢力及其“保護傘”,平安中國、法治中國建設取得新進展。
值此全國兩會正式召開之際,一起回顧過去幾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信用要點↓↓↓
2022年
推進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,加快稅務、海關、電力等單位與金融機構信息聯通,擴大政府性融資擔保對小微企業的覆蓋面,努力營造良好融資生態,進一步推動解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。
要加大拖欠中小企業賬款清理力度,規范商業承兌匯票使用,機關、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要帶頭清欠。
加快建立健全全方位、多層次、立體化監管體系,實現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領域監管,提高監管效能。
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覆蓋面,加強出口信貸支持,優化外匯服務,加快出口退稅進度,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穩生產。
健全社會信用體系。
2021年
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,提高社會文明程度,弘揚誠信文化,建設誠信社會,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,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。
加快信用信息共享步伐。
引導銀行擴大信用貸款、持續增加首貸戶,推廣隨借隨還貸款,使資金更多流向科技創新、綠色發展,更多流向小微企業、個體工商戶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,對受疫情持續影響行業企業給予定向支持。
完善分級分類監管政策,健全跨部門綜合監管制度,大力推行“互聯網+監管”,提升監管能力,加大失信懲處力度,以公正監管促進優勝劣汰。
加強科研誠信建設,弘揚科學精神,營造良好創新生態。
加強對中小外貿企業信貸支持,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、優化承保和理賠條件,深化貿易外匯收支便利化試點。
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。
2020年
完善考核激勵機制,鼓勵銀行敢貸、愿貸、能貸,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、首貸、無還本續貸,利用金融科技和大數據降低服務成本,提高服務精準性。
促進涉企信用信息共享。
完善社會信用體系。以公正監管維護公平競爭,持續打造市場化、法治化、國際化營商環境。
限期完成清償政府機構、國有企業拖欠民營和中小企業款項的任務。
圍繞支持企業增訂單穩崗位保就業,加大信貸投放,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,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,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。
2019年
推進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跨部門聯合監管,推行信用監管和“互聯網+監管”改革,優化環保、消防、稅務、市場監管等執法方式,對違法者依法嚴懲、對守法者無事不擾。
完善失信聯合懲戒機制,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守法誠信經營。
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,懲戒學術不端,力戒浮躁之風。
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。
健全社會信用體系。
政府要帶頭講誠信守契約,決不能“新官不理舊賬”,對拖欠企業的款項年底前要清償一半以上,決不允許增加新的拖欠。
深入推進簡政放權,加快轉職能、提效能,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,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。
2018年
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, 整體通關時間再壓縮三分之一。
要以保護產權、維護契約、統一市場、平等交換、公平競爭為基本導向,完善相關法律法規。
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。
政府要信守承諾,決不能“新官不理舊賬”。
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,深化機構改革,形成職責明確、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,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。
2017年
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,對成套設備出口融資應保盡保。
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。
政府要帶頭講誠信,決不能隨意改變約定,決不能“新官不理舊賬”。
強化督查問責,嚴厲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,堅決治理政務失信。
2016年
創新事中事后監管方式,全面推行“雙隨機、一公開”監管。
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,實施企業信用信息統一歸集、依法公示、聯合懲戒、社會監督。
增加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規模,實現成套設備出口融資保險應保盡保。
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。
堅持勤勉履職,提高執行力和公信力。
2015年
加強事中事后監管,健全為企業和社會服務一張網,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,建立全國統一的社會信用代碼制度和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,依法保護企業和個人信息安全。
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規模,對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融資應保盡保。
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,健全勞動監察和爭議處理機制,讓法律成為勞動者權益的守護神。
全面推進依法治國,加快建設法治政府、創新政府、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,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,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。
2014年
加強事中事后監管。堅持放管并重,建立縱橫聯動協同管理機制,實現責任和權力同步下放、放活和監管同步到位。推廣一站式審批、一個窗口辦事,探索實施統一市場監管。
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,推進政府信息共享,推動建立自然人、法人統一代碼,對違背市場競爭原則和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建立黑名單制度,讓失信者寸步難行,讓守信者一路暢通。
各級政府要忠實履行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,按照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,加快建設法治政府、創新政府、廉潔政府,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,努力為人民提供優質高效服務。
來源:新華網
掃一掃下面二維碼關注公促會公眾號即可查看更多最新資訊